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数据 + AI”双向赋能机制与农业领域实践
    王彦芳, 赵瑞雪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5, 27 (9): 11-20.   DOI: 10.13304/j.nykjdb.2025.0064
    摘要89)   HTML13)    PDF (2087KB)(71)    收藏

    伴随数据增列为第五生产要素与生成式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跨越式突破,数据和AI进入融合共生的剧烈变革期,“数据+AI”深度交叉融合成为各行业的研究焦点。针对二者协同机制的解析不足,探讨其双向赋能的机制与实践路径,旨在为AI快速迭代升级、数据要素价值加速释放及行业智能服务发展落地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证支持。从数据赋能AI和AI赋能数据维度阐释其双向协同机制,二者关系从单向依赖转为双向深度协同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循环,进入由应用驱动的融合发展阶段。在实践层面,以国家农业图书馆为例,提出“数据+AI”基础设施布局与建设响应策略,规划出高质量知识底座-全链条智能引擎-多元场景服务为核心的实践路径,最终形成“数据-模型-应用”的智慧飞轮效应。基于以数据为中心的AI开发范式,强调高质量大数据和小数据互补性建设,协同进化大模型通用能力和小模型专用能力,深化双向赋能一体化机制,助力智能化应用场景高效落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白茶品质化学研究进展
    刘东娜,罗凡,李春华,唐晓波,马伟伟,张厅,王云*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 20 (4): 79-91.   DOI: 10.13304/j.nykjdb.2017.0336
    摘要478)      PDF (1437KB)(585)    收藏
    白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独特的加工工艺形成了其香气清鲜、滋味鲜醇的品质特征。综述了近年来白茶品质化学的相关研究进展,明确指出了与白茶色泽、香气和滋味等感官品质相关的化学因子,分析了鲜叶原料和萎凋、干燥、造形及其他创新工艺等对白茶化学品质的影响;最终指出利用精密仪器及先进技术精确定量表征与白茶品质色、香、味相关的各种化学因子,从化学官能团、分子状态等角度深入研究白茶品质化学的变化规律,揭示白茶化学品质形成的重要环节与机理是今后白茶品质化学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业种质资源培育与质量提升”重点专项立项分析与展望
    董文, 鞠泽辉, 王振忠, 孙康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5, 27 (9): 1-10.   DOI: 10.13304/j.nykjdb.2025.0407
    摘要82)   HTML3)    PDF (1476KB)(63)    收藏

    新时代,林业种质资源培育与质量提升面临着重大需求。“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业种质资源培育与质量提升”重点专项紧紧围绕生态安全、木材安全、乡村振兴和“碳中和”等重大战略需求,突破制约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瓶颈,支撑绿色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系统分析了“林业种质资源培育与质量提升”重点专项立项实施背景、项目立项情况、经费投入情况、参研单位和人员情况等基本要素,重点总结了立项机制及其成效,并对未来林业科技发展的任务布局和立项机制提出了建议,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现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SCI收录的高影响因子细胞生物学期刊
    王淑凤 王燕华
       2004, 6 (5): 77-80.  
    摘要1145)      PDF (180KB)(3437)    收藏

    对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高影响因子细胞生物学期刊的名称、影响因子、出版周期、ISSN号、出版商地址,可获取全文的数据库等情况进行介绍,供从事细胞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人员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农药固体纳米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王春鑫,崔博,曾章华,王琰,孙长娇,赵翔,冯磊,刘国强,崔海信*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7, 19 (3): 108-114.   DOI: 10.13304/j.nykjdb.2016.325
    摘要522)      PDF (945KB)(719)    收藏
    农药固体纳米分散体是将纳米技术与农药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农药新剂型,是药物以纳米尺度的微粒、微晶形态均匀分散在固态水溶性载体中形成的固体纳米剂型。该剂型在杜绝有机溶剂和大幅度减少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同时,克服了水基化纳米剂型稳定性差的瓶颈问题,提高了难溶性农药在水中的分散性,有利于增加农药在叶面的粘附性和渗透性,进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节约农药使用量,降低残留污染。综述了固体纳米分散体在农药和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其主要制备方法,基于目前农药使用过程中有效利用率低及残留污染严重的问题,探析高效、环保的固体纳米分散体作为一种新型农药剂型的应用前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根际微生态系统理论在连作障碍中的应用
    阮维斌,王敬国,张福锁,申建波
       1999, 1 (4): 53-58.  
    摘要1102)      PDF (561KB)(2672)    收藏

    本文简述了我国连作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其危害,分析连作障碍产生的可能机制,主要从病害、线虫、化感作用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导致连作障碍的原因,并应用根际微生态系统理论的原理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56)
    7. 胡椒综合研究进展与产业化
    欧阳欢
       2004, 6 (6): 30-33.  
    摘要645)      PDF (210KB)(1461)    收藏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自1957年始系统地开展了胡椒研究工作。掌握了胡椒的播种育苗、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及加工技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国胡椒产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0)
    8. 我国南极磷虾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发展现状与对策
    岳冬冬,王鲁民*,黄洪亮,郑汉丰,冯春雷,张勋,唐峰华
       2015, 17 (3): 159-166.   DOI: 10.13304/j.nykjdb.2015.041
    摘要609)      PDF (1153KB)(1498)    收藏

    南极磷虾资源开发与利用日益受到国际关注。随着南极磷虾捕捞与加工技术的不断成熟,不同国家对南极磷虾资源的开发策略也发生了变化。分析了我国在南极磷虾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技术瓶颈,以及在自主设计研发南极磷虾捕捞装备和虾粉、虾油制备方面取得的进展;通过分析有关南极磷虾专利申请信息,认为当前国内研发主体较为关注磷虾油和饲料的制备及生产工艺,而国际上已将研发重点和专利申请的焦点转移至医药领域。在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战略需求下,认为应进一步加快设计与建造南极磷虾捕捞加工专业船的进程,同时完善南极磷虾加工技术与专利布局,为抢占和开拓南极磷虾消费市场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5)
    9. 2022年度全球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李浩辉, 刘彩月, 张海文, 王旭静, 唐巧玲, 王友华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12): 6-16.   DOI: 10.13304/j.nykjdb.2023.0756
    摘要2181)   HTML85)    PDF (752KB)(1062)    收藏

    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开始商业化种植以来,全球转基因产业化应用迅猛发展,种植面积和作物种类逐年增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日益显著。分析了2022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概况及主要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态势,2022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2%,同比增长3.3%,批准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数量增至29个,批准转基因产品商业化应用的国家和地区已达71个。从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来看,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随着生物育种技术的迭代升级,转基因作物的应用范围和效果必将持续提高,转基因生物育种产业将成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中国大豆加工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江连洲[1,2] 胡少新[1]
       2007, 9 (6): 22-27.  
    摘要966)      PDF (338KB)(2644)    收藏

    大豆加工产业是我国的重要加工产业,充分、有效地利用大豆蛋白质资源是改善国民营养膳食结构,提高蛋白质的摄入量,增强国民体质的重要举措。通过剖析国内外大豆加工产业现状,介绍大豆加工业的新技术研究进展,对我国大豆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2)
    11. 我国芦荟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刘光辉 聂岚
       2003, 5 (6): 71-74.  
    摘要653)      PDF (229KB)(1562)    收藏

    芦荟产业属中国一个新兴产业,芦荟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领域。本文论述了我国芦荟产业及国外芦荟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对我国芦荟产业的发展进行了预测,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日本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及对中国的启示
    周晓雨,逄学思,郭燕枝,孙君茂*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 20 (2): 80-85.   DOI: 10.13304/j.nykjdb.2017.0415
    摘要421)      PDF (1605KB)(582)    收藏
    日本与中国的食物消费结构同属于“动植物兼用型”,两国都具有以谷物为主的主粮消费概念。日本居民的生活水平早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非常富裕阶段,其食物消费结构已趋于稳定合理,因此,分析日本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历程,对引导中国食物消费结构改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品供需平衡表,分析了 1961-2013年间日本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及能量、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变化情况,比较了中国和日本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和营养素摄入量的阶段性变化规律,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需要尽快稳定食物消费结构,坚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并且加快营养知识普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13. 保护性耕作和稻田免耕栽培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吴文革,张健美,张四海,张玉海
       2008, 10 (1): 43-51.  
    摘要1107)      PDF (520KB)(1651)    收藏

    综述保护性耕作的起源、概念、内涵,以及国内外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重点探讨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技术模式,对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抛秧技术和免耕抛秧栽培的方式和研究进展进行了分类介绍,讨论了稻田免耕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稻田免耕技术创新予以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5)
    14. 棉花 VOZ基因家族鉴定及 GhVOZ1耐盐功能研究
    贾浩, 王洪这, 孙正文, 谷淇深, 张冬梅, 王星懿, 张艳, 卢怀玉, 马峙英, 王省芬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5, 27 (9): 58-68.   DOI: 10.13304/j.nykjdb.2025.0238
    摘要71)   HTML2)    PDF (4522KB)(42)    收藏

    维管植物锌指蛋白(vascular plant one-zinc finger protein,VOZ)是高等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生物与非生物胁迫。为鉴定棉花VOZ基因家族并解析GhVOZ1基因在盐胁迫下的功能,对二倍体和四倍体棉种中VOZ基因家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二倍体和四倍体棉种分别含有3和8个VOZ成员,大多数陆地棉和海岛棉VOZ基因的结构具有较强保守性。GaVOZ1、GrVOZ1、GhVOZ1GhVOZ5GbVOZ1GbVOZ6与多个耐盐基因聚为一类,表明这些基因可能具有相似的功能。在盐胁迫12 h时GhVOZs明显上调表达,其中GhVOZ1GhVOZ5较对照上调近7倍,暗示这2个基因是响应盐胁迫反应的重要候选基因。GhVOZ1定位于细胞质,在拟南芥中超表达能显著增强植株耐盐性。以上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棉花VOZ基因在盐胁迫中的功能提供了参考,为耐盐分子改良提供了新基因资源。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我国小麦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李振声 张爱民
       2004, 6 (s1): 6-12.  
    摘要596)      PDF (2459KB)(1575)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肌肉与脂肪组织互作调节肌内脂肪沉积的研究进展
    姚佳琦, 杨春彦, 杨云凤, 白皓, 江勇, 常国斌, 陈国宏, 王志秀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5, 27 (9): 21-34.   DOI: 10.13304/j.nykjdb.2024.0158
    摘要76)   HTML6)    PDF (1108KB)(35)    收藏

    肌肉和脂肪组织是畜禽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都能作为内分泌器官分泌细胞因子、外泌体等物质,并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调节肌内脂肪沉积。不同的品种、品系甚至同一品系不同个体间肌内脂肪的沉积均有差异。肌内脂肪与肉品质及风味密切相关,其沉积受遗传、环境和营养水平因素的影响,同时又与肌肉组织之间相互联系,如肌纤维发育和类型以及肌源性细胞的数量也会影响肌内脂肪沉积。因此,主要从细胞因子、外泌体、代谢产物和细胞器功能等方面综述肌肉与肌内脂肪互作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肌内脂肪和肉品质及风味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中国农业绿色科技发展的演进历程、现实困境与推进方略
    段伟, 李恩华, 刘斌, 贾帅帅, 潘月红, 胡建宇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5, 27 (10): 1-9.   DOI: 10.13304/j.nykjdb.2025.0538
    摘要49)   HTML2)    PDF (586KB)(35)    收藏

    发展农业绿色科技是协同推进粮食安全、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的战略支点,更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我国农业绿色科技发展的演进历程,基于现实逻辑客观考究我国农业绿色科技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从实践逻辑角度系统探索我国农业绿色科技发展的推进方略:构建全链条、多层次的农业绿色科技体系;强化全周期、多维度的农业场景应用研究;完善全要素、多主体的农业绿色科技生态。以上结论为破解农业绿色转型系统性难题、培育可持续发展新动能提供了可操作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样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氧化石墨烯对干旱胁迫下谷子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
    程梦航, 赵宇, 罗水文, 杜昊阳, 赵若涵, 刘建凤, 丁民伟, 夏雪岩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5, 27 (10): 24-31.   DOI: 10.13304/j.nykjdb.2024.0679
    摘要40)   HTML1)    PDF (3049KB)(35)    收藏

    干旱是抑制谷子生长发育的主要逆境因子之一,严重影响谷子的产量与品质。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可有效提高作物的抗逆境胁迫能力。为进一步阐释GO提高谷子抗旱能力的作用机制,采用80 mg·L-1的GO处理冀谷168(干旱敏感型)幼苗,分析其对谷子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80 mg·L-1的GO处理15 d时,谷子植株的株高、生物量及根系参数均有明显改善,显著促进了谷子生长发育;在GO处理7、15 d 时,谷子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分别增加42.86%、66.67%,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分别增加30.23%、52.17%,表明GO处理能促进谷子抗氧化系统功能,从而减轻细胞损伤;在渗透调节方面,干旱胁迫条件下GO显著降低了谷子植株内Na+/K+,有助于维持细胞内渗透平衡,从而阻止细胞过度失水。此外,经GO处理后谷子的穗重显著提高54.73%。由此说明,一定水平的GO处理可显著促进谷子生长发育,改善其生理生化过程,从而提高谷子对干旱胁迫的应答能力,最终表现为增加谷子产量。以上研究结果为氧化石墨烯溶液成为缓解作物种植过程中干旱胁迫的土壤保水剂提供科学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植物表皮蜡质生物合成及其分子调控研究进展
    赵雄, 马关柳, 郭通琴, 何国菊, 赵许朋, 刘声传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5, 27 (10): 10-23.   DOI: 10.13304/j.nykjdb.2024.0290
    摘要44)   HTML1)    PDF (2585KB)(31)    收藏

    表皮蜡质是覆盖在陆地植物地上部分最外层的一层疏水性保护屏障,在植物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模式植物表皮蜡质生物合成转运途径已被逐渐揭示,一些结构基因和调控基因相继被发掘和鉴定,但其合成转运的分子调控机制仍不很清楚,且在非模式植物中的研究较少。总结了植物表皮蜡质结构、组分和功能,并阐述了植物表皮蜡质的生物合成和转运机制、相关结构基因的功能,重点梳理了植物表皮蜡质生物合成的转录、转录后、翻译后和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并对今后研究重点进行展望,以期为植物表皮蜡质的后续研究与农业生产实践提供启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国内外畜血研究动态
    钟耀广[1] 南庆贤[2]
       2003, 5 (3): 26-29.  
    摘要731)      PDF (218KB)(1046)    收藏

    对国内外畜血的研究动态进行了概述,提出畜血对人类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和意义,同时简述了畜血资源及其理化、营养特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5)
    21.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物候期的观察
    盛晋华[1] 刘宏义[2] 潘多智[3] 杨晓军[4] 翟志席[1] 郭玉海[1]
       2003, 5 (3): 60-63.  
    摘要734)      PDF (212KB)(1451)    收藏

    梭梭是我国西北荒漠半荒漠地区的珍稀植物。通过对生长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的天然梭梭林连续三年的观察测定,将其物侯期划分为萌动期、营养枝扩展期、开花期、果实成熟期和营养枝脱落期五个主要物侯期。对各个时期梭梭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对这种适应荒漠半荒漠地区生长的独特物种表现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适应性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甘薯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功效研究进展
    江阳,孙成均
       2010, 12 (4): 56-61.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0.04.11
    摘要941)      PDF (500KB)(1780)    收藏

    甘薯富含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不仅可作为贫穷地区人们的主食,而且因其具有独特的生理保健作用而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甘薯块根、茎叶中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化合物、膳食纤维、矿物质、氨基酸、维生素、黄酮类化合物、多酚类化合物及其他有益成分)及其在改善人群维生素缺乏症状、抗肿瘤、抗突变、抗氧化及降低血脂、胆固醇、血糖和增强人体免疫作用等保健功效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5)
    23. 中国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及其保护
    马月辉 陈幼春 等
       2002, 4 (3): 37-42.  
    摘要708)      PDF (300KB)(1753)    收藏

    中国家养动物物种,品种和群体数量资源丰富,包括近缘野生种在内的家养动物物种有54个,初步统计有品种1943个。它们在动物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对家养动物认识的不断深入和人们需求的多样化,不  新的资源被发现,引入,培育出来。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许多具有优良特性的地方品种遗传资源,其数量不断下降,处于濒危,甚至灭绝的境地,这种趋势应引起足够重视,为保持动物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家养动物多样怀进行深入研究和有效保护是极为必要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5)
    24. 植物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光合适应机理研究进展
    谢辉[1] 范桂枝[2] 荆彦辉[1] 东丽[1] 邓华凤[1]
       2006, 8 (3): 29-34.  
    摘要858)      PDF (330KB)(2202)    收藏

    近年来围绕大气CO2浓度升高下植物光合适应现象的研究不断深入,植物光合作用对CO2浓度升高适应的可能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CO2浓度升高下所增强的光合作用导致碳水化合物的过量积累以及光合电子传递链中质体醌与过氧化氢(H2O2)的氧化还原信号对光合作用发生反馈抑制;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Rubisco)的含量及其活性的下降;气孔状态的变化.此外,植物体内C/N平衡、生长调节物质和己糖激酶对光合基因表达水平的调控等多个方面也会对光合适应产生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2)
    25. 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杨雅伦,郭燕枝,孙君茂*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7, 19 (1): 29-36.   DOI: 10.13304/j.nykjdb.2016.202
    摘要839)      PDF (1130KB)(2005)    收藏
    随着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开展,马铃薯成为我国四大主粮作物之一,马铃薯产业也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阐述了我国马铃薯产业在生产、消费和加工方面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产业发展过程中在种业、加工业和机械化等方面存在的瓶颈问题,并结合国际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马铃薯产业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今后马铃薯需求量、产量和加工比例均会有所增长,加工业聚集度也会增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01)
    26. 中国野生动物与栖息地保护现状及发展趋势
    马建章 邹红菲 郑国光
       2003, 5 (4): 3-6.  
    摘要794)      PDF (236KB)(2612)    收藏

    中国野生动物资源较为丰富,栖息地类型多样,但由于人口、经济等多种原因,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化日趋严重,造成相当数量的野生动物种类处于受胁状态。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从建国初就已开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完善。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突飞猛进,濒危物种拯救已取得了重大突破。今后我国野生动物与栖息地保护的发展趋势体现在强化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管理,保护野外种群;发展濒危动物人工种群;控制资源消耗,在保护基础上合理地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果园环境下苹果侦测与定位方法研究现状与展望
    夏雪,丘耘*,王健,胡林,崔运鹏,樊景超,郭秀明,周国民*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7, 19 (2): 65-74.   DOI: 10.13304/j.nykjdb.2016.393
    摘要487)      PDF (1043KB)(850)    收藏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果园管理逐步走向数字化、机械化和智能化。果园环境下苹果的精确侦测与定位成为实现果实作业自动化的关键。总结了苹果侦测中的视觉数据获取方法、图像预处理方法和果实图像分割方法,分析了苹果侦测中遮挡和重叠问题的处理方法,归纳了目标果实定位的主要方法和原理,探讨了苹果侦测与定位研究中存在的挑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开展果园信息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28. 168份小麦种质资源品质性状分析
    刘一凡, 刘少帅, 臧瑞, 李洋, 刘薇, 李婷婷, 刘旦梅, 刘登才, 李爱丽, 毛龙, 王翔, 耿帅锋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5, 27 (9): 44-57.   DOI: 10.13304/j.nykjdb.2025.0001
    摘要65)   HTML5)    PDF (1223KB)(24)    收藏

    为研究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s, HMW-GS)和部分品质性状在小麦改良过程中的变化趋势,选取168份小麦种质资源(46份农家种、18份国外品种、44份2000年前育成品种、60份2000年后育成品种),对其HMW-GS、直链淀粉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Glu-1位点共检测出13种亚基类型,其中Glu-A1位点有2种亚基类型,以亚基null为主,占比67.86%;Glu-B1位点有8种亚基类型,以7+8亚基为主,占比60.71%;Glu-D1位点有3种亚基类型,以亚基2+12为主,占比73.21%。13种亚基类型共构成21种亚基组合,其中,N/7+8/2+12、N/7+9/2+12、1/7+8/5+10和1/7+9/5+10亚基组合出现的频率较高,占比分别为44.05%、10.12%、8.33%和7.74%。168份小麦种质的直链淀粉含量为11.11%~24.31%,变异系数为10.51%;湿面筋含量为24.43%~69.36%,变异系数为19.06%;沉降值为20.50~61.33 mL,变异系数为15.92%。综上,在小麦品种改良过程中,HMW-GS类型及组合数量逐渐增加,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提高,湿面筋含量显著降低,沉降值无显著变化。对亚基组合进行评分发现,有22份种质的品质评分和沉降值评分均大于9。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利用优质亚基选育优质品种提供重要的种质资源和参考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农业上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褚庆全 李林
       2003, 5 (1): 22-26.  
    摘要1184)      PDF (258KB)(4158)    收藏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产生背景及发展过程,讨论了GIS在农业上的应用,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纳米技术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李倩,刘晨光
       2009, 11 (6): 24-29.  
    摘要1062)      PDF (587KB)(1643)    收藏

    纳米技术是一门研究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其应用的新学科,已经迅速发展成为21世纪三大支柱科学领域之一。纳米技术具备促进包括食品行业在内的传统工业快速发展的巨大潜力。综述了纳米技术在食品应用领域中的若干研究热点;着重介绍了其在食品包装材料与营养物运送体系方面的应用,前者包括不可降解性、可生物降解性与可食性纳米复合材料等食品包装材料,后者包括纳米乳剂、脂质体与聚合物纳米粒等营养物运送体系;最后提出了该新领域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7)
    31.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苹果产量估测模型研究
    张振飞, 颜安, 郭靖, 赵宇航, 袁以琳, 刘鹏, 曲佐昊, 袁川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5, 27 (9): 110-119.   DOI: 10.13304/j.nykjdb.2024.0159
    摘要62)   HTML2)    PDF (2535KB)(23)    收藏

    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快速、准确地估测苹果树产量对于果园的精准管理与市场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利用DJI Phantom 4 RTK四旋翼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分别获取苹果树花期、幼果期、果实膨大和成熟期的多光谱影像,通过大疆智图(DJI Terra)软件对无人机影像进行拼接,并提取出13种植被指数和株高、东西冠幅、南北冠幅、平均冠幅4种表型特征,再分别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模型和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模型构建不同生育期、不同输入变量组合的苹果产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变量,表型特征结合植被指数进行产量评估的效果更好。4个生育期中果实膨大期更利于苹果产量估测。3种回归算法中,利用SVR模型构建的产量估测模型效果最好。最佳产量估测模型为果实膨大期基于表型特征与植被指数结合的P+VI-SVRS3模型,决定系数(R2)为0.802 0,平均绝对误差为15.024 2,均方根误差为18.510 7。综上,利用植被指数和表型特征相结合能够提升苹果产量估测精度,在果实膨大期利用SVR能更准确地估测苹果产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台湾“三生”农业发展历程及其借鉴
    郑百龙[1] 翁伯琦[2] 周琼[2]
       2006, 8 (4): 67-71.  
    摘要894)      PDF (281KB)(1850)    收藏

    介绍了台湾“三生”农业发展历程及其实效。提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生产、生活、生态相互协调发展为目标的大陆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微生物电化学技术原理及其在畜禽废弃物资源化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姜坤宏, 许祯莹, 郭真真, 白林, 郝晓霞, 姜冬梅, 邱时秀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4, 26 (7): 210-222.   DOI: 10.13304/j.nykjdb.2022.1053
    摘要526)   HTML6)    PDF (1655KB)(3335)    收藏

    畜禽养殖集约化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通过硫还原地杆菌(Geobacter sulfurreducens)小分子酸代谢、奥奈达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有氧无氧代谢、导电菌毛(electrically conductive pili)直接接触和电子穿梭物质介导的胞外电子传递等呼吸代谢的理论研究,明确了电活性模式微生物的中心碳代谢途径、胞外电子传递过程及主要调控机制。基于对电活性菌呼吸代谢过程的理解,已开发并优化了以微生物燃料电池、微生物电解池和电场辅助好氧堆肥为主的多种微生物电化学系统。在降低化学需氧量、温室气体排放、抗生素和耐药基因等有害物质含量的同时,提高发电效率、阴极高附加值产物和有机肥腐殖质含量。综述了微生物电化学理论的研究进展并系统介绍了微生物电化学技术在畜禽废弃物资源化方面的应用研究,以期为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艺的多元化发展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外源乙烯利对色素辣椒脱叶及产量的影响
    刘雪晴, 王静, 阳宜, 吴慧琴, 王延宏, 王麓尧, 路佳伟, 张凯璇, 翟源, 成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5, 27 (8): 36-46.   DOI: 10.13304/j.nykjdb.2024.0981
    摘要139)   HTML8)    PDF (3272KB)(113)    收藏

    为探究外源乙烯利对色素辣椒叶片脱落及产量的影响,以色素辣椒品种‘晋椒801’为试材,分别喷施200(T200)、400(T400)、600(T600)、800(T800)、1 000 mg·L-1(T1000)的外源乙烯利,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调查不同处理色素辣椒叶片落叶率,测定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糖类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果实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处理后12和15 d时T600处理的落叶率分别为43.95%和54.11%,分别是CK的5.06和5.46倍;且T600处理色素辣椒在5个采样时间点的果实产量均显著大于CK,分别达到该采样时间点的最大值。此外,外源乙烯利处理可减少色素辣椒叶片中叶绿素、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减少淀粉积累,加速叶片衰老,增加叶片中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提高果实产量。随乙烯利处理剂量的增加,叶片的叶绿素、还原糖、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逐渐减少,SOD和POD活性逐渐降低,MDA含量逐渐增加。在处理15 d时,T600处理可显著加速色素辣椒叶片衰老,其叶绿素和淀粉含量及SOD和POD活性较CK分别降低80.83%、31.42%、73.67%和37.19%;MDA含量较CK增加57.60%。综上,外源600 mg·L-1乙烯利处理对促进色素辣椒叶片衰老和增加果实产量效果最好,以上研究结果为人工调控色素辣椒叶片脱落、提高色素辣椒机械化采收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硒对重金属危害缓解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明轩, 郑文岩, 李卫东, 黄家强, 王连顺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5, 27 (9): 35-43.   DOI: 10.13304/j.nykjdb.2025.0038
    摘要65)   HTML2)    PDF (1965KB)(22)    收藏

    重金属污染一直是困扰我国的重大环境问题,特别是镉(Cd)、铅(Pb)、汞(Hg)等重金属对农田和公众健康的威胁。硒(Se)作为一种必需的微量元素,不仅具有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等生物功能,更对重金属有显著的拮抗作用。因此,加强对Se元素的应用和开发是缓解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分析了重金属的危害,指出其难降解、易积累的特性及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长期损害。其次,详细介绍了Se缓解重金属污染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Se与重金属离子的亲和力与结合作用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以减少重金属毒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二是Se的抗氧化和解毒作用,通过提高生物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减轻重金属对生物体的氧化应激损伤。最后,提出Se在农业、养殖和医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农业中,Se肥的施用能显著减少水稻、玉米等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在养殖领域,Se饲料能有效降低重金属在动物体内的累积量,提高动物免疫力和产品质量。在医疗领域,Se作为解毒剂,对重金属中毒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并能降低癌症发生风险。研究结果为Se元素在多领域的开发研究与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为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我国茶园机械化作业模式研究
    韩余,肖宏儒*,宋志禹,丁文芹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6, 18 (3): 74-81.   DOI: 10.13304/j.nykjdb.2015.549
    摘要452)      PDF (1114KB)(1374)    收藏
    为从宏观层面探索我国茶园机械化发展道路,使我国茶园机械化早日走出步履维艰的发展困境,深入分析了我国茶园机械当前 的应用推广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最近研究进展。通过对我国茶园机械化发展现状的深层次分析,发现除技术原因外,茶园分 布广而散,地理地形复杂,是阻碍我国茶园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提出“分形而治”的机械化作业模式与理论,从 根源上肃清我国茶园机械化盲目发展的局面,促使其从此迈入健康的发展道路,对加快我国茶园机械化发展意义非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4)
    37. 基于图像处理的青冈栎叶绿素含量检测系统研究
    王诣,闫志勇*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7, 19 (4): 59-64.   DOI: 10.13304/j.nykjdb.2016.424
    摘要449)      PDF (1537KB)(209)    收藏
    为了实时、便捷、经济地获取植物叶绿素含量,研究了基于OPENCV机器视觉库的青冈栎叶绿素含量实时检测系统。首先通过数码照相机获得叶片图像,对图像进行阈值分割,图像噪声处理和图像遍历,获得图像R、G、B值。然后对图像R、G、B进行各种组合变化获到不同的图像颜色特征参数,分析各图像颜色特征参数与青冈栎叶片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并对相关系数较高的叶片图像颜色特征参数与叶绿素含量进行拟合分析,结果显示图像特征参数R、R-B、(R-B)/(R+B)均达到非常显著相关。在此基础上建立叶绿素含量检测模型,基于C++程序语言,OPENCV视觉库以及QT4界面程序,编写青冈栎叶绿素含量检测系统。最后将系统检测结果与其他方法进行了比较,系统检测结果平均误差为7.19%,最大误差为12.65%,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矿质元素含量特征分析
    石玉涛1,郑淑琳1,王飞权1,陈荣冰1,李远华1,张渤1,王涵2,林立2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 22 (7): 37-50.   DOI: 10.13304/j.nykjdb.2020.0018
    摘要471)      PDF (1195KB)(176)    收藏
    为探明武夷山茶区特色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的矿质元素含量特征,并对其进行鉴定评价,测定了28份武夷名丛中18种矿质元素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矿质元素含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8份武夷名丛中18种矿质元素含量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性,矿质元素平均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K>P>S>Mg>Ca>Mn>Al>Fe>Na>Zn>Cu>Ba>B>Ti>Ni>Cr>Co>Se,变异系数在12.65%(P)~47.86%(Fe)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66(Ti)~2.47(Ca)之间;Ca、K、P、S、Al、B、Na、Cr、Cu、Mn、Se、Zn 12种元素含量呈正态分布,Mg、Ba、Co、Fe、Ni、Ti 6种元素含量呈偏态分布;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元素之间存在复杂的关联性;基于矿质元素的聚类分析将28份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聚为3个类群;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8种矿质元素综合为6个主成分,能够反映 18种矿质元素78.30%的信息,Al、Fe、Cu、P、Mg、Co是武夷名丛种质资源的特征元素,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名前五位的武夷名丛为石乳、小红袍、大红袍、醉贵姬和向天梅,可作为良好的育种材料。研究结果可为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乌龙茶新品种选育与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蛇足石杉 YUCCA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及其组织特异表达分析
    陈秋洁, 黄玉妹, 冼金燕, 李凯童, 黄杰兰, 石小秀, 王柳萍, 涂冬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5, 27 (10): 72-83.   DOI: 10.13304/j.nykjdb.2024.0297
    摘要29)   HTML3)    PDF (6070KB)(21)    收藏

    YUCCA 基因编码黄素单加氧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为探究YUCCA 基因对蛇足石杉生长发育的作用,对蛇足石杉YUCCA 基因家族进行生物信息学及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在蛇足石杉全长转录组中共鉴定出 18个 HsYUCCA 基因家族成员,氨基酸长度为150~544 aa,蛋白质相对分子量为16 105.53~59 058.24 Da,等电点在4.36~9.63,其中,有9个为碱性蛋白,有4个为稳定蛋白,有15个为亲水蛋白,有7个具有跨膜结构,分布在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以及过氧化物酶体中。HsYUCCA4 在孢子、茎、芽胞中的表达量最高,HsYUCCA6在叶中的表达量最高。HsYUCCA 启动子区拥有激素响应、光响应、胁迫响应等35种顺式作用元件,并具有15 种保守基序。HsYUCCA1、HsYUCCA2和HsYUCCA4,HsYUCCA5和HsYUCCA6,HsYUCCA7和HsYUCCA13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及保守基序,系统发育表现出一定的同源性,进化过程趋于一致。以上研究结果为解析蛇足石杉 YUCCA 基因在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饲草青贮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石漠化地区应用的启示
    熊康宁1,2,许留兴1,2,申小云3,张锦华4,刘成名1,2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6, 18 (1): 144-153.   DOI: 10.13304/j.nykjdb.2015.339
    摘要673)      PDF (1078KB)(329)    收藏

    系统回顾近几十年来饲草青贮技术研究的进展,从理论基础、技术研发、试验示范、监测评价四个层面系统分析饲草青贮技术的主要成果和关键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提出未来的任务重点是加大对青贮添加剂的研究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扩大青贮技术推广范围。结合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草饲畜牧业特点,分析饲草青贮技术如何应用于该区域以促进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草饲畜牧业的发展,进而为治理石漠化提供帮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