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何孟欣, 彭晴, 徐小轻, 田丹丹, 弓雨欣, 熊小艳, 石波, 乔宇. 糙皮侧耳菌丝体液体发酵制备维生素D2条件的优化[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5, 27(5): 231-238. |
[2] |
李慧君, 张伟健, 吴伟健, 李高洋, 陈艺杰, 黄枫城, 黄永相, 蔺中, 甄珍. 种植海水稻对滨海盐土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群落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9): 147-156. |
[3] |
尹兴盛, 包玲凤, 濮永瑜, 孙加利, 张庆, 李海平, 杨明英, 林跃平, 王怀鑫, 何永宏, 杨佩文. 减氮配施生物有机肥对植烟土壤特性及烟草青枯病的防效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7): 122-131. |
[4] |
梁培鑫, 唐榕, 刘建国. 混合盐碱胁迫对油莎豆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12): 195-204. |
[5] |
魏亚娟, 郭靖, 解云虎, 王项飞, 金山. 吉兰泰荒漠-绿洲过渡带平茬花棒枝系构型特征[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11): 207-217. |
[6] |
陈元伟, 郑华斌, 王慰亲, 旷娜, 罗友谊, 邹丹, 唐启源. 刈割处理对再生稻头季全株生物量、青贮品质和再生季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2, 24(8): 161-171. |
[7] |
谷月, 吴景贵. 有机物料还田土壤碳、氮及微生物量动态影响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2, 24(4): 126-133. |
[8] |
樊鸿叶, , 李姚姚, 卢宪菊, 顾生浩, 郭新宇, 刘玉华.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的春玉米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生物量估算模型比较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9): 112-120. |
[9] |
朱利霞, 陈居田, 徐思薇, 陈如冰, 李俐俐. 生物炭施用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动态变化[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8): 193-200. |
[10] |
黄清扬, 江超, 俞元春, 谢祖彬. 不同秸秆生物炭复配基质对波斯菊生理性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6): 147-153. |
[11] |
谭京红,吴启侠*,朱建强,柯鑫瑶,马泓雨. 江汉平原麦后移栽棉适宜施氮量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 22(9): 122-131. |
[12] |
张盼盼,刘京宝*,黄璐,乔江方,李川,张美微. 氮肥减施对玉米机收品种产量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 22(3): 108-118. |
[13] |
阿力木江·克来木1,赵强1*,娄善伟2,占东霞1,努尔曼古丽·巴图尔1,阿娜尔古丽·奥布力1,阿依古丽·艾米热江1. 调环酸钙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9, 21(10): 39-46. |
[14] |
陈昱利1,杨平1*,巩法江1,毕海滨1,岳霆1,高明慧1,曹宏鑫2*. 马铃薯块茎形态结构模型主要参数的确定与验证[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9, 21(1): 100-107. |
[15] |
赵英铭1,2,3,雷渊才4,杨文斌1*,郝玉光2,3,黄雅茹2,3,董雪2,3,马迎宾2,3,刘禹廷2,3. 农田防护林带主根生物量空间分布[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 20(9): 86-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