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琦, 刘强, 张靖, 邓超超, 王振龙, 柳洋, 吴芳, 常浩, 周彦芳, 宿翠翠, 施志国, 高正睿, 马凤捷.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生物学特性及南瓜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5, 27(7): 190-203. |
[2] |
李大荣, 李小玲, 周武先, 张美德, 蒋小刚, 由金文, 王华.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湖北贝母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5, 27(3): 216-226. |
[3] |
杜洋洋, 包媛媛, 刘项宇, 张新永. 荞麦轮作对云南栽培马铃薯根际土壤酶活和微生物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4, 26(5): 192-200. |
[4] |
周旭东, 韩天华, 申云鑫, 施竹凤, 贺彪, 杨明英, 裴卫华, 何永宏, 杨佩文. 4种轮作模式下长期连作烟田土壤微生态的响应特征[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4, 26(3): 174-187. |
[5] |
尹兴盛, 包玲凤, 濮永瑜, 孙加利, 张庆, 李海平, 杨明英, 林跃平, 王怀鑫, 何永宏, 杨佩文. 减氮配施生物有机肥对植烟土壤特性及烟草青枯病的防效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7): 122-131. |
[6] |
郭巨先, 欧阳碧珊, 李桂花, 符梅, 罗文龙, 骆善伟, 陆美莲. 微生物有机肥对连作菜薹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2): 182-191. |
[7] |
魏全全, 高英, 芶久兰, 张萌, 饶勇, 杨斌, 凡迪, 冯文豪, 肖华贵. 播种量和播种方式对冬油菜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2, 24(8): 182-191. |
[8] |
闫宁, 战宇, 苗馨月, 王二刚, 陈长宝, 李琼. 强还原土壤灭菌处理对人参连作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土壤酶活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2, 24(6): 133-144. |
[9] |
范娜,彭之东,白文斌*,赵建武. 微生物菌剂对土壤酶活性及高粱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2): 185-192. |
[10] |
高日平, §, 刘小月, §, 杜二小, 韩云飞, 任永峰, 高宇, 赵沛义, 李焕春, 张鹏, . 垄膜沟播与秸秆还田对内蒙古黄土高原玉米农田土壤水分、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11): 181-190. |
[11] |
刘松涛1,田春丽1,曹雯梅1,郑贝贝1,李鹏程2,董合林2. 基于不同土壤质地棉花根际微生物和酶活性特征分析[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 22(2): 73-79. |
[12] |
陈军1,叶春雷1,李进京1,罗俊杰1*,严兴初2*,王炜1,汪磊2. 播种量+施肥量对水分胁迫下胡麻生长、产量及收获指数效应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 22(10): 139-148. |
[13] |
王梦园1,杜延全2,朱建强1*. 复合促生菌对小麦苗期生长和土壤酶活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9, 21(10): 98-106. |
[14] |
张萌1,赵欢1,肖厚军1,王正银2,芶久兰1,秦松1*. 新型肥料对小白菜养分积累特征及黄壤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 20(6): 142-152. |
[15] |
景宇鹏1,李跃进2*,姚一萍1,妥德宝1,蔺亚莉2,. 盐渍化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微生物、理化因子的关系[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6, 18(2): 128-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