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振华, 时倩茹, 宁欣杰, 魏宏杨, 王璨, 张静静, 张彪, 杨素勤. 生物质炭对镉铅污染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5, 27(2): 201-210. |
[2] |
徐哲丰, 刘春铄, 廖旭东, 隋佳宏, 陈雨秋, 陈长宝, 张涛, 魏丽娜. 生态因子对林地参和农田参质量差异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4, 26(9): 213-223. |
[3] |
刘遐龄, 崔兆岩, 叶航, 王晓强, 郑礼. 基于多源时空点云融合技术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4, 26(7): 80-92. |
[4] |
付彦博, 冷冰冰, 扁青永, 董志多, 刘国宏, 李海峰, 温云梦, 郭文博, 张万旭. 生物炭和油菜幼苗对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钝化效应[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4, 26(6): 183-190. |
[5] |
康佳浩, 田野, 丁武汉, 张洋, 李虎. 高标准农田生态化改造内容及评价方法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4, 26(10): 11-21. |
[6] |
周峻宇, 谷雨, 唐珍琦, 吴海勇, 刘琼峰, 李明德. 复合螯合剂对籽粒苋修复镉污染农田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12): 186-194. |
[7] |
孙春蕾, 杨红, 韩栋, 郝聪明, 李虎. 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与发展策略[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2, 24(7): 15-22. |
[8] |
刘雪静, 鲍晓远, 候晓阳, 甄文超. 海河平原春季限水灌溉下冬小麦农田水分动态及产量形成特征[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2, 24(7): 167-176. |
[9] |
孙万仓, 裴新梧, 马骊, 王学芳, 武军艳, 李学才, 蒲媛媛, 刘丽君, 柴鹏, 李孝泽, 贾玉娟, 王积军, 刘芳, 陈其鲜, 沈金雄. 我国北方冬季覆盖作物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2, 24(1): 128-136. |
[10] |
胡朝华, 刘曰明, 庞孜钦, 袁照年. 农田土壤活性氮损失现状和生物炭调控途径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6): 120-129. |
[11] |
秦富仓,牛晓乐,杨振奇,马鑫,任小同. 冒山小流域不同地形和土地利用下的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 22(6): 138-148. |
[12] |
衡通,王振华,张金珠*,李文昊. 新疆农田排水技术治理盐碱地的发展概况[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9, 21(3): 161-169. |
[13] |
赵英铭1,2,3,雷渊才4,杨文斌1*,郝玉光2,3,黄雅茹2,3,董雪2,3,马迎宾2,3,刘禹廷2,3. 农田防护林带主根生物量空间分布[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 20(9): 86-94. |
[14] |
赵英铭1,2,3,雷渊才4,杨文斌1*,包春燕5,高君亮1,2,3,黄雅茹2,3,郝玉光2,3. 节水型农田防护林侧根生物量增长偏极现象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 20(10): 73-84. |
[15] |
唐杰,王昌全*,李冰,曾建,李启权,徐强,李一丁,李珊. 川中丘陵区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空间变异特征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7, 19(6): 124-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