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段媛媛, 刘晓洪, 唐涛, 王帆帆, 游景茂, 郭晓亮, 郭杰. 种植密度对湖北贝母生长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9): 197-206. |
[2] |
陈琛, 石柯, 朱长伟, 姜桂英, 罗澜, 孟威威, 刘芳, 申凤敏, 刘世亮.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豫北潮土区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及土壤氮素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5): 24-33. |
[3] |
陈昱利, 杨平, 李华伟. 种植密度和播期对冬小麦籽粒品质影响的模拟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2, 24(10): 143-153. |
[4] |
杨贵川, 张富贵, 郑乐, 王震, 孔曼曼, 章鑫鹏. 半夏块茎物理特性研究及离散元仿真参数标定[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2, 24(10): 99-108. |
[5] |
刘星, 王继涛, 虎治军, 刘艳, 穆晓国, 张海军, 张达林, 安磊, 叶林. 鱼菜共生系统下种养密度和投喂频率对鲫鱼生长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2, 24(1): 192-201. |
[6] |
陈媛, 刘震宇, 周明园, 张晨霞, 田巧凤, 张中宁, 张祥, 陈德华. 种植密度对转Bt棉纤维杀虫蛋白表达量及氮代谢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7): 45-53. |
[7] |
张娜, 冯璐, 马云珍, 李玲, 范正义, 李小飞, 杨北方, 万素梅, 李亚兵, 徐文修. 种植密度对南疆机采棉群体农艺特征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11): 172-180. |
[8] |
殷丽丽1,邢宝龙2*,陈晓亮3. 种植密度对晋北区绿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 22(7): 124-129. |
[9] |
刘扣珠1,高真真1,夏素素1,李建华2,顿松阳2,李洪亮2,王京2,段卫东3,史宏志1*. 基于产值和感官指标的豫中“上六片”烟叶栽培措施优化[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 22(2): 158-165. |
[10] |
褚旭1,李帅1,赵亚南1,叶优良1,孙笑梅2,黄玉芳1*.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 22(12): 115-126. |
[11] |
王潭刚1§,马丽1§,李克富1,王冀川2*,李慧琴1,吉光鹏1,郝全有1,崔建强1,胡宝1. 不同密度下封顶方式对南疆棉花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9, 21(6): 110-116. |
[12] |
蔡泽洲1,杜明伟2,刘震宇1,吴莘玲1,李丽楠1,刘晓飞1,张祥1,陈源1,田晓莉2,陈德华1*. 种植密度和化控对小麦后直播棉纤维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9, 21(10): 30-38. |
[13] |
刘志宏1,邵惠芳1*,王林1,孔德辉2,穆童1,黄五星1,许自成1. 基于氮素效应的烤烟叶型垂直分布特征分析[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 20(4): 123-131. |
[14] |
刘渊1,李文龙1,李喜焕1,王瑞霞2,常文锁1,张彩英1,3*.
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河北山区夏播大豆产量及品质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7, 19(8): 115-123. |
[15] |
占俊文1,2,沈雪婷3,何宽信4,梁淑平1,李立新4,焦绍赫4,于建军2*. 江西烤烟柔软度与物理特性的关系分析及适宜区间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7, 19(1): 131-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