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吕彩霞, 李永福, 信会男, 李娜, 赖宁, 耿庆龙, 陈署晃. 缓释氮肥对滴灌冬小麦产量及土壤硝/铵态氮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5, 27(8): 179-186. |
[2] |
赵刚, 王淑英, 李尚中, 张建军, 党翼, 王磊, 李兴茂, 程万莉, 周刚, 倪胜利, 樊廷录. 黄土旱塬区近40年降水对冬小麦耗水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4, 26(3): 164-173. |
[3] |
张宏, 李卫国, 张晓东, 卢必慧, 张琤琤, 李伟, 马廷淮. 基于HJ-1星和GF-1号影像融合特征提取冬小麦种植面积[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4, 26(2): 109-119. |
[4] |
赵明宇, 贾浩, 石晓宇, 潘义, 黄妤韵, 王凯澄, 褚庆全. 近30年黄淮海农作区冬小麦水足迹分布变化[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8): 138-147. |
[5] |
胡彩霞, 刘红恩, 李畅, 秦世玉, 赵玉焕, 张玉鹏, 刘亥扬, 许嘉阳, 赵鹏, 聂兆君, 王秋红. 磷硒配施对冬小麦硒吸收、转运及籽粒有机硒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11): 182-191. |
[6] |
赵文昊, 姬江涛, 马淏, 金鑫, 李雪, 马海港. 基于改进K-means算法的冬小麦覆盖度提取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1): 83-91. |
[7] |
刘雪静, 鲍晓远, 候晓阳, 甄文超. 海河平原春季限水灌溉下冬小麦农田水分动态及产量形成特征[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2, 24(7): 167-176. |
[8] |
陈昱利, 杨平, 李华伟. 种植密度和播期对冬小麦籽粒品质影响的模拟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2, 24(10): 143-153. |
[9] |
王健, 许爱玲, 卫晓东, 席吉龙, 杨娜, 王珂, 席天元, 张建诚. 运城盆地不同播期小麦春季冻害风险评价[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2, 24(1): 137-147. |
[10] |
郭佳晖, 白雄辉, 王爱东, 李瑞杰, 石晓鑫, 史勇峰, 李爱莲, 王西成, 王宏富, 郭杰. 黄淮北片冬麦区国家区试冬小麦品种抗寒性鉴定与评价[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10): 25-34. |
[11] |
张胜男1,聂兆君1*,赵鹏1,李金峰1,李永革2,刘红恩1*,秦晓明1,秦世玉1. 磷硫配施对冬小麦硒吸收及转运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 22(5): 137-144. |
[12] |
尹焕丽1,岳艳军2,常凤1,王海标1,苗玉红1,王宜伦1*. 新型尿素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 22(5): 145-152. |
[13] |
李华伟1,陈昱利2,禚其翠1,张宾1*. 施氮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9, 21(12): 119-127. |
[14] |
程婉莹1,王春艳1*,任徳超2,崔三荣1,耿金剑1. 不同穗分化时期冬小麦形态抗冻性评价[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 20(7): 83-90. |
[15] |
李书钦1,2,诸叶平2*,刘海龙2,李世娟2,刘升平2. 冬小麦返青后叶片高度模型构建及三维可视化[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7, 19(11): 59-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