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曹航, 杨新兵, 刘彦林, 霍娜, 刘小宽, 李新月. 石灰岩矿山重构土理化性质及酶活性变化[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5, 27(8): 168-178. |
[2] |
韩秀丽, 李嘉伟, 张杰, 郭艳杰, 张丽娟, 吉艳芝. 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对葡萄生长与土壤肥力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4, 26(4): 195-205. |
[3] |
曾婷, 侯萌, 王耀, 彭博, 汤博宇, 赵晓蕊, 隋跃宇, 焦晓光.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及肥力因子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4, 26(1): 193-200. |
[4] |
可艳军, 张雨萌, 郭艳杰, 张丽娟, 张子涛, 吉艳芝. 生物有机肥配合深松对农田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4): 157-166. |
[5] |
王秀娟,解占军,韩瑛祚,娄春荣,董环,何志刚. 有机培肥对土壤肥力及玉米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3): 132-138. |
[6] |
梁琴, 周泽弘, 马雪清, 漆燕, 蒋进, 韩文斌, 全紫曼, 莫坤, 李胜, 曹卫东. 绿肥翻压与氮肥减施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10): 124-130. |
[7] |
王忠云1,喻阳华2*,王芊姿1. 养分管理措施对干热河谷火龙果土壤肥力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 22(11): 176-186. |
[8] |
宋燕平1,喻阳华2*,杨丹丽1,罗晶1. 顶坛花椒不同种植基地土壤肥力质量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9, 21(9): 125-136. |
[9] |
鲁艳红1,2,曾庆利3,廖育林1,2,龚春华3,田昌2,罗尊长1. 双季稻-油菜三熟制下长期施肥对早稻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 2011, 13(2): 76-81. |
[10] |
邓欢[1,2,3] 张斌[4] 王会利[3,4] 尹睿[1,2]. 侵蚀红壤区不同人工植被恢复下的土壤肥力比较[J]. , 2007, 9(3): 79-85. |
[11] |
白雪梅. 黑河地区耕地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良利用措施[J]. , 2005, 7(1): 42-45. |
[12] |
陆萍 冒乃和 刘波. 有机农业土壤培肥和肥料使用的规范要求[J]. , 2004, 6(6): 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