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宪印, 牟秋焕, 米勇, 吕广德, 亓晓蕾, 孙盈盈, 尹逊栋, 王瑞霞, 吴科, 钱兆国, 赵岩, 高明刚. 基于GT双标图对小麦新品系的分类评价[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4, 26(7): 14-24. |
[2] |
金艳, 宋全昊, 宋佳静, 陈亮, 赵立尚, 陈杰, 白冬, 朱统泉. 69份小麦种质资源的综合性评价[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4, 26(2): 33-45. |
[3] |
许娜丽, 余慧霞, 姚明明, 王彦青, 李清峰, 刘彩霞, 孙刚, 陈佳静, 龙姣卉, 王掌军. 基于SSR和SRAP标记小麦资源遗传多样性及农艺性状分析[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3): 30-46. |
[4] |
邵振启, 李文龙, 孔佑宾, 杜汇, 李占军, 李喜焕, 张彩英. 黄淮海大豆种质资源品质鉴定与优异种质筛选[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11): 58-69. |
[5] |
成广雷, 邱军, 王晓光, 徐田军, 陈传永, 张春原, 夏千千, 吴元奇, 赵久然, 王荣焕. 我国青贮玉米组合(品种)的农艺性状、生物产量和品质变化[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2, 24(4): 30-37. |
[6] |
张淑炜, 赵丽丽, 陈超, 谭景晨, 张莉, 席溢. 低磷胁迫下3种不同种源葛藤的生长生理响应[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2, 24(1): 71-82. |
[7] |
罗立娜1,韩树全1*,王代谷1,李茂富2,马蔚红3,张正学1,刘小翠1. 油梨果实品质的差异分析与评价[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3): 105-113. |
[8] |
张永芳,高志慧,史鹏清,韩志平*. 基于不同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的适应性分析[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 22(8): 25-32. |
[9] |
唐鑫华,曲自成,张霞,张浩,魏峭嵘,石瑛*. 块茎形成期浇灌稳态铁盐对马铃薯生理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 20(8): 7-15. |
[10] |
袁园园1,常芳2,曹晓慧1,张翼博1,张荣亭1,李斯深3*. 小麦钾效率鉴定和钾高效利用种质的筛选[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 20(6): 1-10. |
[11] |
王志勇,邵岩2*,周清明1,陈刚1,黎娟1. 果胶及其对烟草生理和品质性状的影响[J]. , 2013, 15(1): 130-135. |
[12] |
丁广大1,2*,杨美1,2*,李兴美3,石磊1,2,徐芳森1,2. 甘蓝型油菜分子标记在重组自交系群体中的偏分离分析[J]. , 2012, 14(2): 56-61. |
[13] |
王茂华,刘绵学,李德款,杨毅,李旭锋. 甘蓝型油菜FAD2基因调控序列的克隆及瞬时表达分析[J]. , 2009, 11(5): 96-101. |
[14] |
李志,刘志斌,向俊蓓,岳渝飞,王艳,王健美,杨毅,李旭峰.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研究甘蓝型油菜APX和ATP之间的相互作用[J]. , 2009, 11(4): 95-99. |
[15] |
管荣展,盖钧镒. 甘蓝型油菜杂种组合优势改良方案研究[J]. , 1999, 1(4): 59-63. |